中國傳統文化中,“禮”文化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,這種文化深深烙印在傳統思想中,影響著人們的生活。紅木家具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,也深受禮文化的影響。

但很多國人都不太了解,傳統家具里也蘊涵著深厚的禮儀學說,比如我們日常所見的古典椅子:如官帽椅、圈椅、交椅等,這些坐具的設計并非簡單為了“坐”而存在,同時也為了坐的尊嚴,體現的是一種禮儀文化。
坐姿示儀:正襟危坐
初見紅木座椅,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坐起來不舒適,沒有歐式沙發舒服。但實際上,古人之所以鐘情于紅木家具,就是欣賞它的硬。人們坐在這種硬木家具上,更能體現中華傳統禮儀的姿態。
在明清家具的椅類家具中,比較常見的是坐面與扶手相對較高和寬,因為這種設計可讓端坐在上面的人“正襟危坐”。

坐面高,是為了讓雙足垂地,坐起來舒服自然。如將臀部坐在椅子面的前半部分,將大腿部位空出椅面,與此同時,身體也會不自覺地挺直起來。再者,扶手寬,人就不會把手或身體靠過去,雙手只能放在膝蓋上,自然坐得十分端正。
例如我們見到的皇宮椅,在整體結構上注重的不是舒適度,而是“正襟危坐”的禮儀。從一定程度上來說,很多傳統家具反映出當時“禮”對人的束縛。
端正的坐姿不僅是一種禮儀,還關乎著人體的修身養性?,F代人喜歡坐“軟沙發”,覺得坐在這樣的沙發里比較舒服。但你會想一下您的坐姿,是否比較隨意,還會因慵懶而松懈?

“軟沙發”帶來的舒適只是暫時的,長期使用并不利于人體身心健康。遺憾的是,許多國人不懂這個道理,反而一味追求“軟沙發”。但您可知道純粹物質的奢華和享受,終會被摒棄?
陳設原則:各有所安
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,家具的陳設也離不開中國傳統的禮儀文化。中國古代室內擺設一般采用對稱均齊的布置方式來突出“尊者居中”等級禮制,因此家具多以成套組合的陳設格局為主。
就好比中堂家具——古代大戶人家必備的家具,它一般由四仙桌或八仙桌、扶手椅或太師椅成對,再加上長條案和花架等組合組成,這也是傳統家具中的一套組合式家具。

但是值得注意的是,中堂家具里不同的擺設,功能也會有所側重。按照傳統習俗,扶手椅或太師椅的座序以左賓右主,或左為上、右為下為序,無論長輩還是后輩皆按“序”入座,這就叫坐有坐“相”,也是傳統禮儀文化的體現。
待客之禮:主賓有序
隨著國潮國貨風的盛行,紅木家具越來越受國人喜愛。家中有紅木家具,但如果不懂得中式接待禮儀,或者到別人家做客時不懂如何坐立,就容易有失身份和涵養。
中堂作為重要的會客場所,在會客禮儀上講究主賓、尊卑、上下、長幼關系。上文提到的中堂椅子坐序為左為上、右為下,但很多人不明白如何區分左右?實際上,在中國傳統禮儀中坐席的左右,是以入座后的方位來區分的。
由此可見,如果您到朋友家作客,要了解作為客人的您需要坐左邊的椅子,而右邊的椅子則是主人的座位。

入座時客人還需等到主人以手勢相請才能入座,客人也要以手勢配合請主人先坐,這樣才算做足禮數??梢?,國人的“坐”不能隨便坐,需要坐出自己的文化素養。
其次,坐在哪里也是很有講究的。不同的椅子也代表了不同的等級。圈椅是最高的級別。其次是扶手椅、靠背椅,最后是凳子。如果家里的訪客比較多,就需按照主賓、長幼等關系選擇位置入座。如果椅子、凳子不夠的話,那就只能站著。
結語
從中國古代坐法與禮儀特點,可以看出中式家具在古代的育人教子思想方面的閃光點,時至今日,仍然有許多值得我們傳承和發揚的方面,這些都不失為我國古代思想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