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秋日的陽光醇厚柔潤,在鱗次櫛比處閃閃發光,云絮也慢慢飄移。

楓丹白露的季節里,SEREIN 藝術珠寶聯合泰和園中式藝術鑒賞中心開啟新一輪高級珠寶巡展,為來賓打造中式生活藝術、維多利亞時期古董珠寶與當代高級珠寶相碰撞的美學盛宴。
木器有溫 生活有度
竹節椅為中國傳統工藝大師邵湘文親自設計,選用名貴紫檀、采用傳統工藝精制,整體造型挺拔娟秀、空靈通透,活潑中不失穩健、古樸中透出新意,極顯君子風度與文人氣質。拋開名貴的光環,紅木家具能夠貼合中國傳統文化對于高度抽象精神體驗的追求,體現天人合一的哲思,是國人特有對于理想生活命題的答卷。
推開泰和園的大門,便浸入一處古韻天地。青磚石板、涓流潺潺、文墨案臺、焚香煮茶,盡顯雅趣。
眾多器物里,偏有一張椅最奪人眼球。走近一看,竟不知是該說竹被雕刻成了椅,還是椅上雕了竹,總之蒼勁飄逸的它就栩栩如生地呈現在這里:竹椅渾然一體,挺拔娟秀,空靈通透。

這是邵湘文大師親手設計,歷時三十載,改版數十次,更有梅、蘭、菊三君子相伴。放眼望去,這樣的作品琳瑯如星辰。木的生命注入玲瓏匠心,一方天地,回味無窮。
側目眺望,更有非遺工藝“三蒸九煮十八曬”的香云紗、香軟溫潤的宋錦等。時光溯洄數百年,正是工藝精巧極盡奢華的綾羅綢緞讓大洋彼岸的西方來客魂牽夢繞。

盛世盛產藝術 藝術是時代的表達
維多利亞時代(1841-1901)時期的珠寶按照材料、工藝、風格,被分為三個時段。浪漫時代(1837-1861)維多利亞初期珠寶,靈感來源于文藝復興、中世紀和自然界。自然元素如花、枝葉和鳥類是珠寶常見的素材。盛大時代(1861-1885)女性社會角色發生變化,擁有投票權和經濟能力。珠寶風格也隨之變得大膽、粗獷與莊重。這一時代因為阿爾伯特親王的去世,哀悼珠寶也流行起來。美學時代(1885-1901)維多利亞晚期,女性更大比例參與社會政治活動中。設計師們打破傳統,制作更加簡潔、精巧的珠寶,用在舞會、劇院場合佩戴。


維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親王大婚時的畫像
結婚六年后阿爾伯特親王制作橙花珠寶送給維多利亞女王。
狄更斯在《雙城記》中評價維多利亞時代:“這是最好的時代,這是最壞的時代?!本S多利亞女王踏著工業革命的巨浪造就日不落帝國的輝煌,她的審美志趣烙印了這一時代的文化、藝術與珠寶美學。

本次巡展攜帶百件維多利亞時期古董珠寶、銀器,讓賓客在英式下午茶中沉浸式品鑒高級珠寶。特別邀請《讀懂珠寶》譯者楊娜女士解讀珠寶作品,為賓客展開維多利亞時代繁華綺麗的圖景,體悟用時間書寫的浪漫。



《Understanding Jewelry》作為古董珠寶研究者的工具書,從十九世紀開始,以二十年為一單位歸納珠寶的工藝、材料、風格演變。其中 Victorian Jewelry 占百頁篇幅。
藝術是思想的表達,其來源于生活又具有超越性,因而凝結哲思的藝術品能讓觀者透過其自省內觀,進而窺見人生的更多可能。稀世珠寶也是藝術家嘆悟人生的贊詞、連接宇宙的符號。其雋永、瑰麗的屬性,讓當代藝術珠寶擁有跨文化、跨空間、跨時代與其他藝術形式對話的可能。

東方抽象寫意的追求和西方華麗具象的表達如兩列相向而馳的列車。站在時代的高墻上俯瞰列車碰撞的瞬間,將得到何其美妙的高峰體驗。
所以,泰和園想邀請您,來竹光浮影處,共赴繁華一夢。
